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
0000年0月0日  
※您目前所在位置:首页>>技术专栏
非临床PK/PD研究在抗菌药评价中的价值
摘要:本文阐述了抗菌药非临床PK/PD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价值,并提出了PK/PD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。
关键词:抗菌药、PK/PD、评价价值

   抗菌药PK/PD研究是将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结合起来,研究药物抗菌活性变化的时间过程,揭示体内药物浓度与抗菌效果的关系。在抗菌药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药理学研究中,PK/PD都是重要的内容,与临床疗效有直接关系。本文主要叙述在非临床研究中,采用动物感染模型进行PK/PD研究对于抗菌药有效性评价的价值。
1. PK/PD研究的主要内容
1.1 PK/PD参数
    通常,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提供峰浓度(Cmax)、达峰时间(Tmax)、半衰期(t1/2)、药时曲线下面积(AUC)、生物利用度(F)、表观分布容积(Vd)、清除率(Cl)、消除速率常数(Ke)等重要参数。但这些参数反映的是“量-时”关系,不能反映“量-效”关系和“时-效”关系。抗菌药的药效学研究提供了最小抑菌浓度(MIC)、最小杀菌浓度(MBC)、杀菌曲线、抗生素后效应(PAE)等反映“量-效”关系的数据。而PK/PD研究是采用动物感染模型(小鼠、大鼠)实验性治疗,考察药物浓度、时间、抗菌效果三者之间的关系。
1.2 PK/PD分类
   按照PK/PD特点,一般可将抗菌药分为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两种类型。浓度依赖性药物的抗菌效果主要与药物浓度相关,如:氨基糖苷类、氟喹诺酮类、四环素类、万古霉素。此类药物浓度增高时,杀菌效果增强、杀菌时间缩短、PAE延长、细菌暴露于高浓度后在低于MIC浓度下生长较慢。Cmax/MIC或AUC/MIC是主要参数。时间依赖性药物的抗菌效果主要决定于细菌暴露于MIC以上药物浓度的时间(T>MIC),如:青霉素类、头孢菌素类、碳青霉烯类、大环内酯类、氨曲南、林可霉素等。其杀菌率在低倍MIC时即已饱和(通常4~5MIC),在此浓度以上增加药物浓度并不能提高杀菌效果,并且药物浓度低于MIC时细菌很快恢复生长。T>MIC是主要参数。
   对于浓度依赖性的药物,一天一次大剂量给药可能会提高疗效,减少不良反应,但需充分的研究数据支持,不同药物、不同细菌、不同病种的情况不同。而时间依赖性的药物临床上通常取血清浓度超过MIC的时间为40~50%的给药间隔(T>MIC=40~50%),治疗率可达90~100%。
1.3 PK/PD研究内容
   创新性抗菌药的PK/PD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内容:(1)抗菌谱和体外抗菌活性的测定;(2)抗生素后效应研究,考察抗菌药作用于细菌后,在抗菌药被清除以及清楚过程中,细菌的生长情况,从而推知抗菌药使用后药效的持续时间;(3)考察药学浓度改变对抗菌活性的影响,推测增加给药量能否提高抗菌活性;(4)对药物进行PK/PD分类的归属;(5)结合药代动力学数据,对抗菌药的耐药、敏感分界点进行初步判断,为临床药敏试验提供结果判定参考依据;(6)动物感染模型的PK/PD研究;(7)临床药理学研究。
    其它类型的药物,如改变剂型、改变给药途径、改变适应症等,可根据立题依据、已有药物特点的信息,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。
2. PK/PD研究的评价价值
2.1 了解创新药的体内抗菌活性特点,预测和评价临床给药方案的合理性
    综合体外和动物体内PK/PD研究结果,可以较全面地得出抗菌药的抗菌活性特点,与临床相关性较好。
   国外近期开发的创新性抗菌药,其PK/PD研究已成为常规研究内容(类似毒代动力学),除了进行一些PAE研究外,在体内药效学研究中同时提供血药浓度、AUC数据,并分析药物浓度、AUC、抗菌效果、给药间隔之间的关系。
2.2 为新剂型的合理性提供依据
   当抗菌药的剂型转换(如口服制剂和注射制剂之间、普通制剂改为缓释制剂等)有可能带来药代动力学改变而引起有效性变化时,应结合药物本身的特点,进行相应的PK/PD研究,为立题的合理性提供依据。例如时间依赖性的药物通常可开发缓释制剂,在减少给药次数的同时保证T>MIC;而浓度依赖性的药物,Cmax/MIC或AUC/MIC与有效性直接相关,通常不宜开发为缓释制剂,即使开发为缓释制剂,也应根据PK/PD数据进行合理设计,在延长给药间隔的同时保证Cmax或AUC。如环丙沙星缓释片采用了35%速释、65%缓释的双层片技术。
2.3 评价联合用药的合理性
   开发新的抗菌药复方制剂或制订新的联合用药方案时,应考虑药物之间的PK/PD特征是否吻合,以保证药物在体内能发挥协同作用。
3. PK/PD评价应注意的问题
   抗菌药在体内发挥抗菌效果的情况很复杂,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的分类不是绝对的。例如大环内酯类从分类上基本属于时间依赖性,但其中的阿奇霉素可蓄积于巨噬细胞并具有从细胞缓慢外排的特点,故PAE较长,有研究者将其归为浓度依赖性药物。因此不能机械地根据分类推测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,要针对具体药物、不同细菌、不同感染病种进行研究和分析。
   对于抗菌药,体外的和动物模型的PK/PD研究结果尽管与临床相关性较好,仍然仅是初步的提示,最终应该通过临床药理学和规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评价。

(来源:CDE,孙涛